你好“心”同事,华润万家星星守望计划助力“心”青年就业

2025-04-03 17:42   来源: 互联网

“华润万家客村店的陈俊莹从入职至今4年多,已经完全独立地负责收银工作。可曾想过几年前,她还是很多字都不认识、也不擅长使用手机软件的心智障碍青年(下文简称心青年),从广州市心友心智障碍者服务协会(下文简称心友会)的‘心职培’开始,到入职后跟着领班主任一点一滴地学至今,她的努力和身边人的陪伴与指导是值得借鉴推广的。”

心青年启航一篇《陈俊莹的成长之路》,讲述了他眼中的心青年伙伴的变化,“陈俊莹的一些优势也被发现了,譬如比较沉默、性格深沉、情绪稳定、为人敦厚,所以偶尔顾客着急或者催促并不会令她十分困扰”“表现出了很强的学能力”。他还因此总结心青年的潜质,“在超市的大屏幕往往都是有固定操作流程的,这对于心青年的稳定秩序感的特质有了极大的帮助”。

除了陈俊莹,同样胜任超市工作的还有汤淼、倪卓君、曾亦飞、张晋齐等心青年。工作给他们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未能接受普通教育、未获得正常的社交与社会融入机会,在许多社会大众眼中是“无价值”“被怜悯”的“残障青年”,到独立出行、自食其力,工作赋予心青年们自尊、自信,以及昂头挺胸面对他人眼光与生活的底气。

在就业辅导员余萱看来,超市的工作很适合心青年的特点,尤其是整理货架、保洁这种重复刻板的工种。令人惊喜的是,在沟通方面存在短板的心青年,经过不断的培训,甚至能够胜任销售、收银等岗位,逐步实现主动融合。尽管艰难,这样的成功案例持续出现,令家长、心青年及其支持者越来越有信心。

“我们必须接受一个现实,不是所有心青年都能实现就业或者社会融合,但是这个群体存在批量化就业的可能性。”心青年就业支持者、心友会负责人区泳强强调,需要心青年就业链条的各环节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公益机构、企业、家长、心青年缺一不可,需要同时努力、协作,形成一个立体的支持模式。”

这个链条中的各环节,做了什么,还需要做什么?


“他们准备好了,我们是能接纳他们的”


3月28日,陈俊莹、汤淼、曾亦飞接到任务,这天上午要各自带领一名心青年实生在自己所在的岗位工作半天,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工作是怎么进行的,余萱则在一旁适时提点。

陈俊莹负责的是自助收银区。在余萱的引导下,她为心青年邓嘉怡介绍“一上班就要用卡开机”“收银机亮绿灯就是可以买单”“下班要跟同事们说再见”......与此同时,她还不断转头关注着收银机前的情况,偶尔走开协助顾客,或者第一时间把顾客丢弃的收银清单丢进垃圾桶。

“一旦他们进入了这个工作的场景,就会牢记自己的任务,你看她好像介绍的时候有点心不在焉,是因为她的责任心在‘作怪’。”余萱说,心青年的这种特点其实在工作上非常可贵,他们非常投入,认定了就一定会负责,“俊莹在休息日发现店里很忙,还会主动要求回来上班支援”。

“在这么多心青年中,俊莹的变化最大。”心友会秘书长陈颖对心青年们的变化了如指掌,“刚来的时候,俊莹的眼神比较呆板、躲闪,现在的眼神很灵动,而且能直视别人,证明她的沟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同样明显从内向到外向的还有曾亦飞。在日用品的展架前,曾亦飞给心青年胡柏灏示范如何理货,把货品摆得整整齐齐——这种一丝不苟,也是心青年的特征。当超市的同事向胡柏灏夸奖曾亦飞最近一周成功向顾客推销出1000多元的货品时,曾亦飞有点害羞,也有点骄傲。

“亦飞是我们这里第一个上岗的心青年,已经有4年多了,刚来的时候很沉默,不太敢跟顾客搭腔,现在已经是销售的好手,而且讲解优惠规则头头是道,一句也没讲错。”曾亦飞的带班同事连声表扬曾亦飞性格稳定,这么多年没有在工作岗位上出现情绪波动的状况,“他们准备好了,我们是能接纳他们的。”


“他们也能为我们提供价值”


汤淼也带着心青年陈林在水果档前学,示范着如何摆放水果,以及顾客询问时如何应答。“来到超市后,汤淼已经换了几个岗位了。”汤淼妈妈张敏谈起儿子一脸欣慰,“一开始是蔬菜打秤,熟练了之后就到了水果档口做排放工作,现在又到了面包房,熟悉了很多技能,再加上职场互动的增加,他成长得很快。”

汤淼是这批心青年中年纪较大的一位,一直没有尝试就业是因为张敏对于心青年就业环境的担忧。“我们担心如果没有足够的支持,盲目就业可能会造成伤害,或者打击他的就业积极性。”张敏说,儿子39岁的时候,她结识了心友会,认为他们探索的心青年就业模式很适合自己的儿子,这才开始参与到就业培训中。如此小心谨慎,是因为曾经作为心青年支持者的她发现,许多家长对于心青年就业有误解:“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掌握某个岗位的技能,就可以就业,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职场环境很复杂,千变万化,孩子要适应这个环境需要长期的过程和有力的支持。”她解释,汤淼刚就业的前三个月,超市的带班老师会进行传帮带,让他学、熟悉工作流程,但是刻板的特点决定了汤淼不可能会灵活地调整和应对这个流程之外的状况,“举个例子,在水果档的时候,他每天负责水果的摆设。有一天,带班老师让他加货,他不管前一天没卖完的橘子还在水果篮里,就直接把新上市的橘子全部倒进去。幸好经理发现这个情况,马上跟进处理,才没有造成投诉。”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令张敏更深刻意识到,心青年想要获得稳定的工作,需要自己提升综合能力,也需要外界的支持。

1年多来,儿子一点一滴的改变,都在张敏眼里。有一次,她和儿子去逛超市,汤淼偷偷告诉她,这个超市的摆设不规范,并且认真介绍哪里不规范“标签没有正面对着顾客”“苹果摆放的格局不对”。“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他那么认真跟我聊这些,是因为工作带给他自信,也激活了他的综合分析能力,让他懂得去思考、评价。”张敏说,“这种改变只能在职场上才会出现。”

如今,汤淼已经学会跟顾客交流,介绍鸡蛋的优惠力度,介绍苹果的产地,学会如何更好地把东西推销出去。与此同时,他积极参与到心青年的跑步活动,参加了马拉松比赛,甚至影响了张敏,让她也开始了恒常的跑步训练,并因此发现了自己的改变。“大家总是说心青年‘享受’很多社会价值,我想说,他们也能为我们提供价值。”


“包容和接纳并不代表没有规范和硬性指标”


体育运动让许多心青年的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继而坚韧了内心。这也是心友会探索的引导心青年走向就业道路的一条通路。心青年倪卓君就是通过运动走向就业的佼佼者:过去7年,她完成数十场半程及全程马拉松,拥有一份超市的稳定工作,甚至在2024年当选中国特奥委员会理事。

在启航一篇祝贺倪卓君在武汉马拉松PB(跑出个人最好成绩)的文章中写道:“长跑是就业的基础,长跑的目的除了锻炼协调性和耐力之外,还有增进心青年在面对就业时的自信。完成一整天的工作之后,有一群朋友,有一项业余爱好,这是非常珍贵的。而倪卓君能把这项爱好变成7年来稳步前进的一个个脚印,这让更多家长看到了全面恒常陪伴的方向。同时也让许多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看到了心青年极强的可塑性以及非常强大的耐力和意志力。”

刘俊燕、何红娟也是在持续的陪跑志愿服务中了解、熟悉心青年,与他们成为朋友,认识到他们的可塑性,才发动自己所在的企业,开始了持续的支持行动。“在志愿服务中,我们发现心青年是有机会就业的,所以当心友会准备为心青年们提供就业培训的时候,我们认为可行,因此从提供场地支持,慢慢走向提供实、就业的岗位。”华润万家广州办公室高级经理何红娟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作为企业,一开始也会担心心青年就业可能存在的风险,比如情绪失控,或者跟顾客或者员工起摩擦等,需要长期跟进心青年、观察他们的状态和能力。

2016年起,华润万家启动“星星守望计划”项目,调动社会资源,从陪护、运动疗愈、就业帮扶等多个领域进行服务和支持,至今合计组织4174场活动,累计服务心智障碍人士45352人次,提供就业培训1560次,培训“心青年”17160人次,超200名“心青年”通过培训考核进入华润万家门店实

令何红娟感到骄傲的是,在过去4年多中,心青年与员工磨合顺利,实现了融合就业:“虽然在面对顾客的时候,心青年一开始可能偶尔处理得不是太好,比如顾客咨询时,心青年回答不了,就会选择沉默不回应,但还好,这种情况下旁边的员工一般都会及时救场,因此至今我们还没有收到顾客对心青年的投诉。”

情感上对心青年的爱护和认可,并没有让何红娟放低对心青年的要求:“包容和接纳并不代表没有规范、硬性指标。”她解释,心青年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听从指令、服从规范,才能上岗,实现基础的工作要求,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机会。她透露,陈俊莹现在很优秀,那可是她回炉了三次不断培训才最终顺利上岗的:“这让我们看到青年们是有这个韧性的,也让我们知道他们从学到就业的过程是缓慢但值得期待的。”


“心青年和家长要努力给企业足够的信心”


“以前,大家都觉得心青年就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都不想做,我是因为自己的儿子而相信经过培训,他们是有机会融入社会的。”同时也是心青年家长的陈颖因为儿子而成为心青年的支持者。2019年,心友会开始启动正式的培训服务,发掘符合心青年特质的职业,比如超市理货、茶饮制作、烹饪、酒店客房等工种,开发相应课程:“以超市为例,我们的老师提前进入超市学各个环节,然后拆分课件,手把手教给心青年们。在这个过程,发现哪些心青年适合某一个岗位,就重点训练相应技能,心青年学成后,经过评估合格,才会被推荐到超市进行实。”实并不意味着支持的结束,而是更需要支持的环节。自心青年开始实的第一天起,就业辅导员就会一对一全程跟进,而企业派出带教老师指导,如果发现心青年需要改进的地方,就业辅导员就会与带教老师商量如何调整。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各方都满意且企业有相应岗位的情况下,心青年才有机会签订劳动合同,成为正式员工。

“普通青年可能一两个月就能上岗了,但心青年前期训练要花一两年,适应岗位可能也要一两年,等于三四年才能出一个成果。”陈颖说,这还要建立在企业接纳、家长支持、心青年自己努力的基础上。

多方协作,这是区泳强不断强调的“立体式支持体系”,从特殊教育到社会组织支持,再到企业支持,才能让家长看到方向,心青年们才有希望。与此同时,他又强调要为企业提供足够的支持:“还是有很多有温度的企业愿意接纳心青年,但是第一,他们也需要专业的支持,比如如何培训心青年,如何与他们相处,如何打造一个融合的就业环境,或者遇到问题的时候如何妥善解决;第二,他们要真正接触到心青年和家长,对他们有足够的了解,而心青年和家长要努力,给企业足够的信心。只有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才能打造一个完整的闭环。”据悉,在过去几年中,心友会持续推出大量融合性志愿服务活动,让企业持续陪伴心青年进行文化、体育活动,融入心青年当中,进而积极参与推动心青年就业。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琳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鹤涛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郑洪达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赞


责任编辑:胡编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东南周报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